在傳統地災工程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如何尋找一條新穎、快捷的路,很多人都在思索。中色地科的王慶乙教授,通過多年的積累,發明了多項物探技術并研制了多款儀器設備,為聯合開展城市環境物探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
, 近日,王慶乙教授向中色地科提出了《開展城市環境物探業務的建議》。目前國內發生大量城市道路塌陷、管網交雜、地下空洞等一系列城市災害事件,造成損失巨大,政府與民眾均高度重視。而此類問題可以利用物探技術與儀器進行勘測,進行城市環境災害預報,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地質服務板塊總監經過與中資環公司及中色地科地質服務事業部及相關領導多次溝通,地質服務板塊總監于2013年12月10日在中資環公司主持召開了關于開展城市物探工作的座談會。參加此次座談會的人員包括王慶乙教授,中色地科公司研發中心,地質服務事業部、物探部、中資環環境公司等領導、技術骨干及市場開發人員。
座談會上,王慶乙教授詳細介紹了城市物探能夠探測的城市問題,包括地基、路基、橋梁資料,地下空洞,塌陷,斷裂,地下管道分布,暗流、地下水、管涌,堤壩滲漏,水庫滲漏,輸油管銹蝕檢測,找地下水等方面。能夠用到的物探方法包括雷達、TEM(藍牙技術)、不接地赤道偶極法、高密度電法、電導率法、甚低頻法(VLF)等。其中詳細介紹了他多年嘔心瀝血的結晶——不接地赤道偶極法物探設備,及新型災害調查設備無人機的應用。會議就中資環公司的專業定位,開展城市物探業務的隊伍的建立,項目如何推廣等方面進行了討論,并提出了很多建議。
大家一致認為,利用城市物探技術開展城市災害預報及治理業務是很好的建議,既符合時代及環境要求,又能夠充分結合中資環公司的地災環境優勢及中色地科物探部的物探技術優勢。如果能夠將此業務起步并發展,有利于提高公司的高新技術水平,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能夠與傳統的地災業務形成互補。如果通過努力能夠形成產業化發展,將會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在嘗試開展城市物探業務過程中,不僅可以做城市災害預警及災后調查,還可以在調查過程中引入對災害形成機理的追索研究,如:排水系統的滲漏、地下建筑工程的工后虧填等,為災害預治理和避險提供依據。
會議最后確定,將開展城市環境物探工作作為2014年的工作重點。由中資環公司具體負責實施,落實兩項任務,一是起草具體的《開展城市物探業務的實施方案》。要以技術與方法做支撐,地質服務事業部物探部全力配合。中色地科將根據實施方案,調配合適的技術人員,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及資金支持。在實施方案確定的基礎上加強市場開發。二是了解此類項目的準入資質,并向朝陽區科委申請專項科研項目資金。
(中資環 卞瀟)